紅網資興站10月21日訊(通訊員 袁孟彪)“別喊老闆,我就是一個農民。”在湖南省資興市七里鎮高坡村的雜交水稻種子收購點,農戶袁三高邊擺手邊說道。時下正值正值雜交水稻種子收購時節,該市雜交水稻收購點一片忙碌。
  43歲的袁三高是資興市遠近聞名的制種大戶,2012年,通過土地流轉,袁三高承包了500畝耕地,採用“雜交水稻制種+常規水稻”耕種模式專心種田,看著一粒粒種子進入種子篩選器中,臉上樂開了花。“有效益,政府鼓勵流轉,所以種植面積一直在增加,今年又是個豐收年!”
  十八屆三中全會《改革決定》頒佈以後,土地流轉成為資興市一項重點惠農工作。通過流轉,許多原本被拋荒的土地被激發出新活力,成為搶手的“香餑餑”,也讓不少農民發家致富搖身當起了大老闆。
  “通過土地流轉,規模製種效益遠比種植水稻好得多。”袁三高算了一筆賬:按照制種畝產量400到500斤來算,目前水稻種子的收購價每斤6.2元;而種植常規水稻畝產不到1000斤,按照國庫每斤稻米1.35元計算,制種比種水稻每畝可多收入1500到2000元。
  與七里鎮不同,蓼江鎮成立了郴州市第一家土地流轉合作社和村級土地流轉服務站,把零散的分片土地,通過合作社進行集中向大戶流轉,開展農業規模化經營。該鎮水口村農戶劉庚文2013年通過合作社,流轉了100多畝荒山種起了果樹,350畝耕地開展“稻-稻-油”種植模式,每年可純收入可達30萬元。
  而東江街道龍泉村的410戶村民通過流轉開展股份制經營,按照“股金+租金+薪金”的模式,以土地入股和美龍泉土地合作社,今後,他們就可像股份制企業的股東一樣,每年按股分紅,收入比起以前翻了兩番。
  據統計,目前,資興已流轉土地7.43萬畝,其中田地5.11萬畝,其他土地2.32萬畝,全市300畝以上種糧大戶8戶,100畝以上34戶。
  “房子換大了、傢具換新了,開起了小車、卡上有存款,實現了奔小康。”談起現在的生活變化,劉庚文底氣十足。  (原標題:土地流轉轉活拋荒地資興農民搖身變老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e11eevh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